2014年3月4日星期二

黄承林:中国汽车市场2013上半年反思及下半年预测分析

黄承林:中国汽车市场2013上半年反思及下半年预测分析

发表于:2013-07-26更多 黄承林 的文章
        
——中国汽车市场2013上半年反思及下半年预测分析

撰稿  黄承林
东风公司经营管理部运营管理处长

(此版本省略了相关的图标)

蛇年转眼过半,车市峰回路转。中国汽车市场2013上半年产销双破千万辆,增幅双过十二点”的表现,似乎印证了我在上年车市分析时借喻的一幅对联:“大泽龙伏藏远志;莽原蛇蜕蕴生机”。
基于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表现优于预期,所以在做年中的回顾和预测分析时,内心的压力较之于上年显得舒展许多。但是,由于长期做运营分析的缘故,脑海里自然会有“热市场冷处理、冷市场找热点”的逆向思维惯性。
对于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上半年综合运营和下半年预测,我觉得大概可以归纳成如下九句话:蛇年车市出新意,“高开低走”稳步履;半年产销破千万,增长幅度超预期;乘用车市出嬗变,刚性需求依旧存;商用车正向回归,各车系渐显商机;市场竞争暗角力、集团格局正趋稳;日系品牌渐恢复,中国品牌待发力;汽车出口呈减速,国际市场显低迷;节能汽车增速快,行业收益有提高;两千万辆新高度,车企更当持理性。为此,我给出的总题目是:“莽原蛇蜕蕴生机  更当理性观车市”。
鉴于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四年稳居行业第一,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在做运营分析时,不仅要关注行业统计中产销量、增幅的数据变化,更要通过数据背后,看整个行业运行的特点、走势,更加理性的看待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防止整个汽车市场大起大落,确保汽车行业能够沿着“做强做优”的方向持续前行,促进整个行业以 “中国品牌”汽车产业报国梦,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一、蛇年车市出新意,“高开低走”稳步履
回顾半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简短历程,则会发现:蛇年车市走出一条略有新意的曲线,颇不同于往年。由于2012年的春节在一月,2013年的春节在二月。因此,20131月的开局疑似的“高增长”,全行业销售203.45万辆,同比增长46.38%2月份由于春节,行业销售汽车135.46万辆、环比下降33.42%,同比下降13.56%确定了“高开低走”的基调。3月销售203.51万辆,同比增速10.69%,创历史最高记录。4月销售184.17万辆,环比下降9.50%,同比增长13.38%5月销售176.15万辆,环比下降4.36%、同比增长9.81%6月销售175.41万辆,环比下降0.42%、同比增长11.19%
通过罗列这些统计数据,你会明显的感觉到,从环比看,456连续三个月呈现环比下降状态,表明确实是“高开低走”之势。从同比看,除了2月份春节,其他月份的产销与上年同期比都呈现正增长,表明中国汽车市场在蛇年上半年确实是“稳中有进”的状态,这多少令人感到欣慰。
但是,如果从逐月的累计销售增幅看,就会感到几分隐忧。因为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整体高开低走、乘用车逐月小幅回落、商用车触底回弹”的态势。整体看,1月销售增幅46.38%1-2月累计销售增幅14.72%1-3月累计销售增幅13.18%1-4月累计销售增幅13.23%1-5月累计销售增幅12.56%1-6月累计销售增幅12.34%
这样的走势表明汽车市场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对汽车市场正在逐渐形成下行的压力,而且或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对此,汽车企业应该有所应对。如何稳住步伐和企业运行的节拍,下半年比上半年年更为重要。因为从近几年看,下半年导致汽车市场发生“突变”的几率更高,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2年的“钓鱼岛事件”等都发生在下半年。
预计7月仍是汽车市场销售淡季,随着天气炎热,人们都懒得出门,汽车市场的来店量会降低。从历史数据看,7月往往是一年中销售最淡月份。今年加上71日起正式实施国排放,将对商用车车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7月中国车市有可能跌入年度低谷,8月份会逐步有所回升。而7月的环比跌幅和8月的环比增幅将确定下半年的基本走向,对此应当动态关注。

二、半年产销破千万,增长幅度超预期
中国汽车市场上半年的整体表现,应当说是值得“可圈可点”的。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看,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生产1075.17万辆、同比增长12.83%,销售1078.23万辆、同比增长12.34%,增速高于年初预期。
   从产销量看,半年突破一千万辆大关,从增长幅度看,产销同步均超过10%,促进了汽车行业经济效益呈现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彰显出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汽车市场进一步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加之2013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建设60周年,因此,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更显得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回顾历史,从1953715日中国“一汽”奠基算起,中国汽车工业整整走过60周年的历程。6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沧桑巨变现在正处于“从大到强、自主发展”创造“中国品牌”的关键时期。这60年,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做加速度运动。从1956年到1992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用了37年突破100万辆;从1993年到2000年,用了8年时间突破了200万辆;从2001年到2012年,中国入世的10多年,汽车工业呈现连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年产销连续跨过500万辆、1000万辆、1800万辆、1900万辆的大关,十年增长八倍。2013年可能将毫无悬念的突破2000万辆大关。如此增长速度,可谓是“放眼全球、独一无二”,完全具有“中国特色”。
60年,整整一个甲子!毫无疑问,我国汽车市场确实做大了。但是“汽车市场”与“汽车工业”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我国的汽车工业真正做大了吗?做强了吗?其实没有!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中,外资品牌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地位和品牌认知度依旧很低。这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存在严重的逆差。借用东风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先生的话说,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实际还处于“四有四缺”状态:“有规模,缺效益;有研发,缺技术;有产品,缺品牌;有大企业,缺一流企业”。因此,我觉得中国汽车工业更应当以60周年为契机,全面谋划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战略性发展。世界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百年来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已经确立了汽车强国的地位。面向未来的60年,中国汽车企业没有丝毫沾沾自喜的理由,“中国汽车、中国品牌”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逐步缩小与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同时,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结合中国国情,真正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健康永续发展之路。

三、商用车正向回归、各车系渐显商机
中国汽车工业建基于以载货车为主体的商用车。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60年里,前30年的建设,以“一汽”、“东风”为主要代表,基本上是以“卡车为主”进行汽车产业布局。据历史资料统计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可以说,商用车一路驰骋,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而这一过程中,商用车市场经历了起步发展、探索创新、辉煌荣耀到结构嬗变的市场洗礼。
近十年来,伴随汽车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与升级,特别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商用车市场明显给人一种“今非昔比”的感觉。从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销售结构看,从最初的载货车“一车独霸”,到载货车、客车、轿车“三足鼎立”,再到商用车与乘用车“二元格局”,一步一步的演绎着中国汽车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如今商用车与乘用车之比,已经由早期的73,逆转为37,甚至28。从商用车市场的内部结构看,曾经一度中卡市场为主体,目前,演变成为卡车、客车两大类,同时卡车市场又细分出重卡、中卡、轻卡、微卡,客车市场又细分出大客、中客、轻客,并将原来的“微客”归类为“交叉型乘用车”。
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和关联度更高。近两年来,中国载货车市场出现负增长,2011年行业载货车销售同比下降8.19%2012年同比下降6.80%,直接导致商用车市场表现低迷。
值得欣慰的是,2013年中国商用车市场,经过半年艰难的恢复性调整与蛰伏,终于实现了增幅的“由负转正”。上半年,中国商用车生产208.72万辆、同比增长8.15%,销售211.71万辆、同比增长6.68%,去年同期为负增长。

分车型看,商用车五类车型产销均呈现正增长。其中客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4.82%14.88%,表现突出;货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6.96%5.48%,半挂牵引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7.75%13.35%;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03%1.77%;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70%4.76%。如果我们将上边的数据,下探到各细分市场,则可以看到各车系渐显商机,但又似乎机遇不同。
重卡市场不负众望。商用车市场具有风向标作用的重卡,龙年遭遇“滑铁卢”严重下挫。而在蛇年果然不负众望,经过上半年触底反弹,终于又找回市场增长的感觉。2013年上半年,行业重卡(含重型货非、半挂牵引车)生产39.54万辆、同比增长15.06%,销售40.27万辆、同比增长8.36%,与上年同期下降31.62%相比可谓是“冷暖分明”。
从重卡市场销售前六位的企业集团看,去年同期是全部呈现两位数的下滑态势,而今年只有一家略有下滑。上半年累计,东风公司依旧保持行业“重卡王”的地位,销售8.74万辆、同比增长9.01%,表现略优于大市;一汽集团销售6.47万辆、同比增长4.70%,由上年销量第三名升至第二名;中国重汽销售6.30万辆、同比下降3.96%,是前六位中唯一降幅的企业,排名也因此由上年的第二位降至第三名;北汽福田销售5.83万辆、同比增长25.41%,由上年第五名升至第四位;陕汽集团销售5.29万辆、同比增长5.12%;由上年第四跌落到第五;江淮汽车销售1.76万辆、同比增长27.57%,由上年的第七位升至第六位。而上年排第六位的北方奔驰因销售下降29.65%而跌落到第九位。显而易见,重卡市场在整体回暖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体能感觉有明显的“冷暖差异”。前六家合计销售34.38万辆、同比增长8.08%,占行业重卡总销量的85.39%,比上年同期降0.7个百分点。
中卡市场中流砥柱。2013年上半年,行业中卡(含中型货非)生产15.85万辆、同比增长14.09%,比同期下降8.97%高出23.06个百分点;销售15.93万辆、同比增长13.91%,比同期下降8.83%高出22.74个百分点。中卡的销售增幅高于重卡、轻卡和微卡,在卡车市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中卡市场上半年销售前六位的企业集团看,东风公司仍然保持中卡市场销量第一的绝对优势,销售4.74万辆、同比增长13.98 %;一汽集团排名第二,销售2.50万辆、同比增长15.21%;中国重汽销售1.88万辆、同比增长62.61%,排名由上年第四升至第三;重庆力帆销售1.10万辆、同比增长53.54%,由上年第七位升至第四位;庆铃集团销售9119辆、同比下降10.51%,排名第位,是前六位中唯一下降的企业;江淮汽车销售9074辆、同比增长17.24%,排名第六位。前六家企业合计销售中卡12.04万辆,同比增长20.47%,占中卡市场总销量的75.54%,较上年同期增长0.65个百分点。
轻卡市场轻度增长。2013年上半年,行业轻卡(含轻型货非)生产98.26万辆、同比增长5.09%,销售100.40万辆、同比增长5.04%。半年销售突破100万辆大关,无疑对轻卡市场树立了规模的信心。
 从轻卡市场销售前六位的企业看,北汽福田依旧占有销量的绝对优势,销售20.39万辆、同比下降3.47%;江淮集团排名第二,销售12.34万辆、同比增长8.23%;东风公司排名第三,销售9.55万辆、同比下降3.69%,与同期下降19.64%比,降幅明显收窄;金杯汽车排名第四,销售8.14万辆、同比增长15.84%;江铃汽车排名第五,销售7.27万辆、同比增长3.92%;长城汽车排名第六,销售6.75万辆、同比下降3.51%,与上年同期增长16.8%出现较大逆差。上半年前六家企业合计销售64.45万辆,同比增长1.54%,占轻卡销售总量的64.19%,较上年同期下降2.21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
微卡市场微幅上扬。2013年上半年,行业微卡(含微型货非)生产28.33万辆、同比增长2.58%,销售28.36万辆、同比增长1.33%,在卡车市场增幅最微。
从微卡市场销售前六位的企业看,上汽通用五菱位居第一位销售8.71万辆、同比增长40.29%;北汽福田排名第二位销售5.83万辆、同比增长2.84%;东风公司位居第三位销售4.88万辆、同比下降22.02%;重庆长安位居第四销售4.67万辆、同比增长5.78%,;山东凯马位居第五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105.27%;奇瑞汽车位居第六销售7988辆、同比增长39.97%。上半年前六家企业合计销售25.98万辆,同比增长9.69%,占微卡销售总量的91.27%,目前微卡的生产厂家相对较少,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大客市场大市稳健。2013年上半年,行业大型客车(含大客非)生产3.77万辆、同比增长12.79%,销售3.77万辆、同比增长11.10%,比上年同期增幅6.85%又提高4.25个百分点。
从销售前六位的企业看,四增两降,大市稳健。郑州宇通销售11809辆、同比增长16.12%继续领航大客市场;苏州金龙排名第二,销售4772辆、同比下降2.59%;厦门金龙排名第三,销售3990辆、同比下降9.95%;金龙旅行车排名第四,销售3145辆、同比增长80.64%;中通客车排名第五,销售2472辆、同比增长66.80%;安凯汽车排名第六,销售1750辆、同比增长14.60%。上半年前六家企业合计销售2.79万辆,同比增长15.26%,占大客销售总量的74.13%
中客市场基本持平。2013年上半年,行业中型客车(含中客非)生产3.99万辆、同比增长1.15%,销售4.02万辆、同比增长0.17%
从销售前六位的企业看,郑州宇通在中客市场处于第一位,销售11125辆、同比增长15.96%;东风公司排名第二,销售5667辆、同比下降10.62%;安徽江淮销售4271辆、同比增长53.85%,由上年第五位升至第三位;苏州金龙排名第四,销售3710辆、同比增长2.37%;厦门金龙排名第五,销售3070辆、同比下降5.54%;一汽丰田排名第六,销售2600辆、同比增长22.93%。上半年前六家企业合计销售3.04万辆,同比增长9.91%,占中客销售总量的75.65%
轻客市场比较活跃。2013年上半年,行业轻型客车(含轻客非)生产18.98万辆、同比增长16.72%,比上年同期增10.20个百分点,销售18.95万辆、同比增长16.11%,比上年同期增15.10个百分点。在整个客车市场显得比较活跃。
从销售前六位的企业看,金杯汽车排名第一,销售5.13万辆、同比增长12.27%;江铃汽车排名第二,销售3.16万辆、同比增长22.43%;南汽集团排名第三,销售2.19万辆、同比下降1.82%;东风公司排名第四,销售1.70万辆、同比增长10.75%;北汽福田由第六升至第五位,销售1.47万辆、同比增长42.64%。安徽江淮由第五降至第六位,销售1.23万辆、同比增长13.46%。上半年前六家企业合计销售14.88万辆,同比增长14.18%,占轻客销售总量的78.52%

四、乘用车市出嬗变,刚性需求依旧存
201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两大类车型产销增速呈现明显差异,乘用车增速高于商用车,拉动了汽车总体产销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行业乘用车生产866.45万辆、同比增长14.02%,销售866.51万辆,同比13.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
从细分市场看,上半年SUV产销增速均超过40%,继续呈现旺盛的需求趋势;轿车产销增速虽低于乘用车总体增速,但总体表现平稳; MPV和交叉型乘用车车型归类有所变化, MPV产销同比增幅较大,交叉型乘用车有所下降;小排量乘用车销售比重有所提高。1.6升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比重为68.5%,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比重为73.1%,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尽管由于部分产品在统计归类变化,导致乘用车在MPV和交叉型乘用车出现结构性嬗变,但总体而言,乘用车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基本型稳步增长。2013年上半年,行业基本型轿车累计生产583.39万辆、同比增长11.81%,销售584.13万辆、同比增长11.69%比与上年同期增速6.15个百分点,在部分城市简单的限行限购背景下,依然显现出难以抑制的刚性需求。
 从上半年销售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企业看,合资企业占八席,自主品牌企业仅两家,中国品牌依旧处于弱势地位。上海通用排名第一,销售68.62万辆、同比增长10.69%;一汽大众排名第二,销售67.28万辆、同比增长16.74%;上海大众排名第三,销售66.35万辆、同比增长26.92%;北京现代排名第四,销售38.29万辆、同比增长24.86%东风日产排名第五,销售33.61万辆、同比下降9.07%;神龙公司跃居第六,销售25.23万辆、同比增长20.94%;吉利汽车排名第七,销售23.66万辆、同比增长9.25%;长安福特排名第八,销售23.11万辆、同比增长31.83%;比亚迪汽车排名第九,销售21.90万辆、同比增长36.23%;东风悦达起亚排名第十,销售21.25万辆、同比增长24.82%
MPV统计出变。2013年由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集团将原来统计在交叉型乘用车的几款车型,统计到MPV之中,使得MPV出现较大的“变局”,上半年,行业MPV累计生产57.29万辆、同比增长132.39%MPV销售56.75万辆、同比增长124.18%,增幅“剧增”。按照原口径,MPV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9.8%19.2%
 从上半年销售前六位的企业看,由于上汽通用五菱将其“五菱宏光”、重庆长安将其“欧诺”由交叉型乘用车调整为MPV统计。因此,行业排名出现变局。上汽通用五菱排名第一,销售21.74万辆(为保证上年行业MPV统计口径的一致,行业协会将其上年基数设定为零);东风公司排名第二,销售11.51万辆、同比增长23.97%,保持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增长;重庆长安排名第三,销售6.51万辆(原因同上,上年基数为零);江淮集团排名第四,销售2.87万辆、同比增长7.20%;上海大众排名第五,销售2.04万辆、同比增长9.90%;一汽集团排名第六,销售2.03万辆、同比增长3.96%

SUV保持高增。2013年上半年,行业SUV累计生产134.52万辆、同比增长41.64%SUV销售132.98万辆、同比增长41.56%,比上年同期又有较大增长。在龙年上半年SUV市场可谓是逆势高增,一枝独秀,一路高扬,成为车市最大的亮点;而在蛇年这种势头似乎依旧还在延续。
SUV销售结构看,两驱与四驱的比例大体是73,上半年两驱SUV销售96.61万辆,占SUV总销量的72.65%、同比增长56.97%;四驱SUV销售36.36万辆,占SUV总销量的27.35%、同比增长12.27%
 两驱SUV上半年销售前六位的企业依次是:长城汽车销售16.18万辆、同比增长84.57%;北京现代销售10.91万辆、同比增长78.81%;东风悦达起亚销售6.37万辆、同比增长26.26%;长安福特今年新推两款新车“翼虎”、“翼博”表现不错,半年销售5.69万辆;东风日产销售5.22万辆、同比下降22.66%;奇瑞汽车销售4.61万辆、同比下降21.69%
四驱SUV上半年销售前六位的企业依次是:一汽大众销售6.02万辆、同比增长43.91%;一汽丰田销售5.88万辆、同比下降20.22%;上海大众销售5.49万辆、同比增长3.15%;东风本田销售5.02万辆、同比下降23.58%;长城汽车销售2.49万辆、同比增长14.62%;北京现代销售2.29万辆,同比增长344.23%
交叉型出现逆差。2013年上半年,行业交叉型乘用车累计生产91.25万辆、同比下降23.01%,销售92.65万辆、同比下降22.49%,仅从统计数据看,交叉型乘用车似乎“降幅很大”,但是,如果还原到原来口径,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0.4%0.2%,表明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实际处于相对持平的状态。估计通过“统计风波”之后,交叉型乘用车市场,会逐步调整到本真的状态。
从交叉型乘用车销售前六位的企业看,上汽通用五菱销售45.05万辆、同比下降28.50%;重庆长安销售20.02万辆、同比下降28.69%;东风公司销售11.12万辆、同比下降0.72%;北京汽车销售3.74万辆、同比增长76.11%;重庆力帆销售2.059万辆、同比增长71.84%;一汽集团销售2.056万辆,同比下降25.72%。前六家集团合计销售84.05万辆,占交叉型乘用车总销量的95.71%

五、市场竞争暗角力、集团格局渐趋稳
经过半年的市场竞争和各大集团暗自角力,蛇年中国汽车行业销售前十位的企业集团排名,逐渐趋稳,且均呈现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上半年累计,上汽集团排名第一销售255.87万辆、同比增长15.45%东风公司排名第二销售171.36万辆、同比增长4.85%一汽集团排名第三销售139.33万辆、同比增长4.28%长安集团排名第四销售113.28万辆、同比增长12.70%北汽集团排名第五销售100.08万辆、同比增长26.94%。前五位半年销量均超过100万辆,合计销售779.91万辆,同比增长11.7%,占行业总销量的72.3%。排名六到十位的依次是:广汽集团销售42.40万辆、同比增长15.19%华晨汽车销售37.57万辆、同比增长27.42%长城汽车销售36.79万辆、同比增长31.69%江淮汽车销售28.39万辆、同比增长16.31%吉利集团销售26.34万辆、同比增长18.00%。前10位集团合计销售951.39万辆,同比增长13.4%高于全行业增速1.1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达到88.2%,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

六、日系品牌渐恢复,中国品牌待发力
受到钓鱼岛事件的影响,201210月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一度跌入低谷。今年以来,国人逐渐理性看待钓鱼岛事件与汽车市场需求,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逐渐恢复。然而钓鱼岛事件毕竟依然充满变数,因此日系汽车市场恢复程度低于预期,日系品牌汽车的份额有所下降。上半年,日系品牌乘用车销售128.1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4.8%,比上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而且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等日系主要合资公司上半年依旧处于负增长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压力依然较大,份额有所下降。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356.67万辆,同比增长13.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上半年分月情况看,有四个月占有率低于上年同期。数据表明,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降幅与上年相比有所收窄,但形势依然严峻,综合竞争力虽有很大提升,但仍与外资品牌有一定的差距。上半年,中国品牌轿车销售161.53万辆,同比增长13.5%,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7%,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从各外国汽车品系看,上半年,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品牌乘用车分别销售167.66万辆、105.23万辆、79.13万辆和27.69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4%12.1%9.1%3.2%。其中德系、韩系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51.3个百分点。

七、汽车出口呈减速,国际市场显低迷
根据中汽协提供的数据,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48.68万辆,同比下降0.6%。其中乘用车出口29.43万辆,同比增长2.3%;商用车出口19.25万辆,同比下降4.8%。出口量下降前五位国家分别为伊拉克、委内瑞拉、伊朗、越南和土耳其。国际市场的低迷对我国汽车出口影响较大,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也对汽车出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海关数据, 1-5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09.76亿美元,同比下降4.6%。其中:进口金额304.58亿美元,同比下降12.3%;出口金额305.18亿美元,同比增长4.6%
汽车进口全线下降。1-5月,汽车整车进口42.39万辆,同比下降17.1%;进口金额175.20亿美元,同比下降21.1%。其中:轿车进口15.96万辆,同比下降22.8%;越野车进口17.44万辆,同比下降10.6%;小型客车进口7.66万辆,同比下降8.1%1-5月,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进口41.06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6.9%
出口总量下降,出口额持平。1-5月,汽车整车累计出口39.29万辆,同比增长11.1%;出口金额50.50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轿车出口17.89万辆,同比增长13.5%;载货车出口12.43万辆,同比下降2.3%;客车出口6.18万辆,同比增长48.1%1-5月,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出口36.50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92.9%

八、节能汽车增速快、行业收益有提高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有较快增长。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生产新能源汽车5885辆,同比增长56.3%,其中:纯电动汽车511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774辆。销售新能源汽车5889辆,同比增长42.7%,其中:纯电动汽车511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775辆。上半年普通混合动力生产9388辆,销售10048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倍和1.7倍。上半年天然气汽车生产43898辆,销售43562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倍和1倍。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骨干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产销保持同步增长。据中汽协会统计,1-5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17家重点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5%11.4%,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18.4%18.2%。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与汽车产销保持同步增长,说明汽车工业总体经济运行良好。从各企业情况看,表现较大的差异。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过30%的企业有4家,增速在10%-30%之间的有5家,营业收入低于上年同期的有3家。在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中有12家企业利润总额高于上年同期,4家企业利润总额低于上年同期,1家企业亏损。5月末,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应收账款为1747.81亿元,同比增长29.5%。产成品库存资金为755.81亿元,同比下降5.7%

九、两千万辆新高度、车企更当持理性
客观地讲,尽管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幅优于预期,但是行业的整体形势与我们年初预判的“高开低走”方向大体是一致。而且从历史规律看,经过十二五前两年的深度调整,今年我国汽车市场有望企稳回升,增速会相对快一些。下半年,我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小幅回落,全年我国汽车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整体销量预计将突破2000万辆,从而跨越一个崭新的高度。从目前看,中国汽车市场尽管出现颠覆性变局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依旧存在诸多市场继续回落和下行的压力。
从乘用车市场看,虽然具有相对刚性需求,但消费和使用环境逐渐恶化,今年上半年销售增幅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前6个月的累计增幅依次为48.68%19.53%17.21%16.15%14.73%13.81%,呈逐月下滑态势。下半年,增幅还有回落的可能性,一方面日系汽车销售难以完全恢复到钓鱼岛事件之前的局面;另一方面继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地限购汽车后,目前又有许多城市酝酿限购。简单的限购实际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直接侵害,也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对自主品牌企业的打击更大。各级政府应当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等,以更科学的手段综合治理城市交通。
从商用车市场看,尽管上半年商用车市场处于弱复苏阶段,行业销售增幅逐渐由负转正,但今年以来的复苏有可能与国法规实施造成提前消费有关。下半年国标准的实施,商用车市场或将面临急转直下的风险。
  从国际汽车市场看,上半年,我国汽车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出现明显的回落。现在看来,国际经济环境复苏低于预期,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国家如巴西、俄罗斯等依旧存在波动,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下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加之, 71日国家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企业劳务派遣岗位数量加以限制,最多不超过本单位职工总数的10%。但目前汽车行业劳务派遣岗位比例普遍较高(20%-30%),短期内解决将对企业经营造成巨大的压力。企业的用工成本将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汽车行业员工队伍的稳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尽管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基本面向好,但未必可以“高枕无忧”,恰恰蕴含不少风险与隐忧。根据上半年汽车市场销量走势以及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运行规律,目前我们对汽车行业“6+6”的预测是全年整体增幅将在7-10%左右。
尽管整个汽车行业将确保稳步增长的态势,但是对于良莠不齐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并非能够“皆大欢喜”,而可能是“酸甜苦辣个中味、苦乐冷暖各自知”。因此,汽车企业更当结合各自特点,系统思考,进一步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客户需求、重视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更要优化企业内部运营,做好“强管理、保增长、降成本、增效益”的一系列工作。

邮政编码:430056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特1
          东风汽车公司运营管理部运营管理处
    电子邮箱:huangcl@dfmc.com.cn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