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工领域叫响“烟台造” |
【字号: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2013-08-07 17:35:18 来源: 烟台日报 |
刚刚完工并交付的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
与33℃的高温相比,涌动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厂区内的另一种“热”,显得更加灼人。在这个建设基地里,有八个正在建设和已经交付的钻井平台项目,最受关注的COSLPROSPECTOR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下月底将进行上下船体下水及坞内大合拢作业,并于明年向世界海区再度输送一台重量级的“烟台造”。 今后20年间,全球海上装备市场需求将以年均6%以上的速度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集来福士打造的这条“海工巨轮”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水平带动着烟台海洋工程产业挺进高端产业的“深蓝”海域。 中集来福士的背后,潜藏的是烟台海洋工程产业潜力巨大的“能”,在向高端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这种“能”亟待被激发出更大的活力。 建造模式全面升级 换上配备齐全的“劳动保护”,记者和工作人员一起进入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建设现场,在这里,包括两个半潜式钻井平台、四个自升式平台和两个半潜船在内的八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和调试,4000多名施工人员分散在各个“大块头”前有序而紧张地作业。 按照计划,COSLPROSPECTOR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项目将在下月开始上下船体下水及坞内大合拢作业。这是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欧洲钻井公司承建的第四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预计于明年三季度交付。在目前中国已经交付的7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有6座来自中集来福士。2005年底,中集来福士拿到了第一份来自挪威的订单,历时四年建成了当时我国第一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此之前,因装备和制造技术的过高要求,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始终被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垄断,中国企业只能品尝“零涉足”的尴尬滋味。 作为国内具有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能力的企业,中集来福士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级研发设计中心和烟台、海阳、龙口三个生产基地的总体布局,具备了海洋工程项目总装批量建造的能力,其开创的总装建造模式,使其可以每年并行设计和建造4-6座深水半潜式平台。 海工装备从设计、建造到交付,所需周期要2-3年,海工装备企业的经验和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工期的缩短上。中集来福士对个性化产品进行设计细分,找到标准化的模块,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和建造,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标准作业流程的“升级”,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革新了世界海洋钻井平台传统建造方式。目前,中集来福士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进入北海、巴西、墨西哥湾等全球三大主流油气开发海域进行作业。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