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之国际比较研究(续)
本报告由招商证券分析师刘荣 研究助理管孟 发表于2012 年10月8日
上半部分:http://xueqiu.com/4649792187/22300275
四、新加坡篇:风雨之后,又见彩虹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南端,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很早就成为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并
带动了造船业和修船业的快速发展。到1969 年,远东船厂(吉宝FLES 前身)建造了
第一座升式钻井平台JW McLean,新加坡开始进入钻井平台建造行列。随后两次石油
危机(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OPEC 原油禁运和1978 年伊朗革命)的爆发导致
原油价格暴涨,使得开发海洋石油变得有利可图,从70 年代中期到80 年中期,海洋
工程装备行业经历了一个爆发期,这个期间,全球共交付了超过300 座自升式钻井平台
和140 座半潜式钻井平台。新加坡凭借造船和修船积累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很好地
把握住了这次机会,5 家造船厂在7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共建造了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
主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内的约120 多座平台,成为世界主要的钻井平台供应国之一。
查看原图
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持续高涨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并使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转
变,包括购买更小排量的汽车,采用更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等,这种转变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是长期的,加上石油产出格局的改变,从80 年代后期到20 世纪初,原油价格整
体上保持在较低水平。需求不旺加上低迷的原油价格,使经历了大量设备交付的海工行
业出现了供给过剩,行业进入了一个寒冬。新加坡的海工装备行业也深受影响,在没能
抓住80 年代中期的最后一次订单机会后,5 家钻井平台建造商中2 家结业,1 家缩减
规模,1 家被收购。不过远东莱文斯(远东船厂1970 年更名)冒险投入巨资开始和钻
井平台设计商Friede & Goldman 合作研发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Monarch,并大获成功,保持了在世界钻井平台的领先地位。
进入20 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对原油需求增加以及上一轮的钻井平台设备进入更新换代
期,海工装备行业开始复苏。2002 年吉宝FLES 和KHZ 合并成立吉宝岸外与海事,及
2003 年胜科海事收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有着悠久历史的PPL 船厂50%股权后,新
加坡的海工装备建造事实上由这两家企业主导。凭借之前建立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新加
坡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以及FPSO 改造升级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
竞争优势。目前,两家船厂在原有业务领域积极走向海洋工程总承包的同时,也在向钻
井船建造迈进,积极开拓发展空间。
1、吉宝岸外与海事-宝刀未来
1.1 公司发展历程和战略情况
吉宝岸外与海事(Keppel Offshore&Marine,以下简称吉宝)隶属新加坡吉宝集团,2002
年由吉宝集团的FELS 和KHZ 合并成立。公司目前有3 个部门:海洋工程部门、海事
部门和特种船只部门。海洋工程部门归属子公司Keppel FEEL,负责设计、新建和升级
钻井平台,主要为自升式和半潜式;海事部门归属子公司Keppel Shipyard,负责FPSO、
FSO 和FSRU 等装备的维修、升级和改造;特种船部门归属子公司Keppel Singmarine,
负责海工辅助船舶的建造,主要包括AHTS(锚处理拖船/供应船)、多用途平台供应船
以及各种冰区辅助船等
查看原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海洋工程的大周期性理解深刻。FELS(远东莱文斯船
厂)成立于1969 年,是新加坡当时最早的5 家海工设备制造商之一,在经历了70 年
代到80 年代中期一段行业爆发期之后,凭借在行业严冬时期冒险大幅投入巨资和Friede & Goldman 合作研发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自升式钻井平台Monarch,并大获成功,从而开始从制造延伸到研发领域,并奠定了在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领域的领先地位。2002年和KHZ合并成立吉宝岸外与海事后,在继续保持和欧美知名厂商展开合作的同时也快速提升着自身的研发能力,先后推出了自主研制的KFELS系列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与SBM Gusto MSC合作研发的DSS系列半潜式钻井平台和DS12000钻井船等。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公司一直坚持“Near Market,Near Customer”的发展战略,目前在全球拥有20家船厂,分布于各主要产油区,包括新加坡、巴西、荷兰、挪威、中国、阿塞拜疆、卡特尔、阿联酋等。各船厂功能也有所不同,位于新加坡的船厂主要负责钻井平台的建造和改造,中国南通船厂则主要负责AHTS等海工辅助船舶的建造,在美国的船厂负责墨西哥湾各钻井平台的维修和升级。公司之前拥有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船厂,又在2010年通过独资子公司(Navegantes Maritime)和巴西TWB集团达成协议,收购Estaleiro TWB船厂,并投资5000万美元将其提升成为现代化的船厂(后更名为Keppel Singmarine Brasil),已使自己在巴西的深海石油开发中占据优势,虽然巴西政府希望通过以市场换技术来扶持本国造船业的发展,奈何基础太弱,吉宝独资建厂虽然与巴西预期目标有所出入,但是毕竟能够为当地带来税收、就业,同时培养人才,相较韩国技术输出方面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情不愿,相对是较优选择,2012年7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吉宝子公司Sete Brasil签署了6座DSSTM 38E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合同。同时为了更好的迎接这一波海洋开发热潮,2009-2011年公司分别投资2.36亿、1.42亿和1.60亿新元加大对下属船厂的改造升级,以便提升生产效率来增强竞争力。
查看原图良好的管理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从而提升竞争力。吉宝在培养员工和提升管理能力上一直不遗余力,虽然员工人数从2002年的1.3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3.04万人,但是百万工时的事故频率从2.11次下降到0.24次,为提升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保障,人均年销售额在2003-2009年间从13.7万新元增加到30.5万新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近两年由于订单减少导致收入降低以及为了新一波订单潮做准备员工数量有所增加,导致人均销售额有所下降。不过得益于良好的管理和人员素质,公司所有订单基本上能够保证及时或者提前交付,在业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因而在2010年4季度开始市场回暖之后公司的订单开始明显回升。
查看原图
自升式钻井平台:旗舰为王。过去几十年来,吉宝是建造自升式钻井平台最多的企业,
并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和建造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吉宝目前拥
有多种设计型号满足不同需求,包括KFELS A Class、KFELS B Class、KFELS C Class、KFELS G Class 和KFELS N Class 等自主型号以及多个其他合作型号。根据
ODS-Petrodata 的统计,过去10 年间超过40%的自升式钻井平台采用Keppel FELS
的设计。2005 年墨西哥湾一座KFELS B Class 型号的自升式平台在飓风中经受住了考
验,其成功的设计获得了当年《世界石油》杂志的“Innovative Thinkers Award”,目
前KFELS B Class 作为旗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2007 年到2011 年五年间
公司交付的39 座自升式平台中有21 是该型号或改进型(到2012 年6 月累计一共交付了34 座KFELS B Class 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建19 座),其工作水深400ft,钻探深度
30,000ft,能够适应恶劣海况,代表目前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一个前沿。随着极地油气开
发日益提上议程,今年2 月份吉宝联同康菲石油合作设计全球第一个适用于冰冻地区的
自升式钻井平台,以便在世界环境最恶劣的地带之一北冰洋运作,预计在2013 年底完
成,届时将为北冰洋岸外勘探项目带来突破性方案。该平台在自我维持的状态下能够运
行长达14 天,而且具备适合在冰地上穿行的船体,也将有能力抵挡浮冰的冲击,也可
承受一定程度的冰块厚度,该台将为北冰洋岸外钻油提供成本低效率高的钻油方案。虽
然由于金融危机,公司在2008 年历史性交付13 座后近年有所减少,不过随着行业回
暖,公司订单也快速回复,目前在手订单超过35 座,排产已到2015 年。
查看原图
半潜式钻井平台:合作共赢。从1984年起,吉宝和著名海工设计公司MSC(Marine Structure Consultants BV)在半潜式平台设计上开始合作,并成功开发了DSS™系列,包括DSS™20(第五代半潜式生活平台,DSS™20NS为升级版)、DSS™38(第五代,升级版DSS™38E为第六代)和DSS™51(第六代),后两者在性能指标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吉宝是唯一具有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内部设计能力的造船企业。以DSS™51为例,工作水深7500ft,钻探深度达37500ft,采用DP2动力定位系统,可在5米浪高和21.8 m/s海风的工况下进行工作。同时公司和ENSCO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专门为ENSCO设计的ENSCO 8500 Series®(第六代),随着7座平台全部交付,吉宝建造的钻井平台占ENSCO钻井平台提升至30%,鉴于其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吉宝在竞争ENSCO订单时会有优势。同时吉宝的半潜式钻井供应船SSDT 3600系列和半潜式生活支持平台SSAU 3600系列也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其中SSDT 3600系列因其环境友好型设计和解决了以前两座深海浮式设备不能并排工作的难题而获得2009年“东盟杰出工程成就奖”和“IES杰出工程成就奖”。在建造技术方面,随着多座平台建造的经验积累,其建造能力也不断增强,ENSCO 8500 Series®的第三座ENSCO 8502建造周期已经减少到了110万个工时,比ENSCO 8500效率提高了15%,近期交付的第六、第七座建造效率又比前5座提升了19%。凭借其设计和建造能力,吉宝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具备了很强的竞争能力,也是唯一一家在巴西建造了3个半潜式平台的公司,2012年7月,子公司Sete Brasil获得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6座DSSTM 38E半潜式钻井平台,显示了全球船厂布局的优势。
查看原图
钻井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公司研发部门和著名设计公司SBM Gusto MSC 合作,
2009 年完成了DS12000 型号的钻井船的型号设计,该船长180m,船体建造只需用
16000 吨钢,远低于目前市场标准的28000 吨,其紧凑修长的船身保证了燃油经济性。
该钻井船的最大优点是将原先位于主甲板的立管和关键设备全部整合到船体内,从而释
放了约4600m2 的工作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技术标准来看,该型号属于第六代,
工作水深4000ft,采用最先进的DP3 动力定位系统,更好的适应恶劣的海况,航速达
到14 节。目前公司还没有承接新建钻井船的订单,不过2009 年公司承接了巴西Noble
公司3 艘钻井船维修和升级订单,未来有望从巴西得到突破。
FPSO 改装、上部模块建造:目前吉宝凭借其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在FPSO 等海洋生
产设备的改造领域具备了很强的竞争能力,近五年的交付量都在4 艘以上。2009 年,
公司改造了世界首艘新概念FDPSO(Floating Drilling Production Storage Offshore,
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船),该船在原有FPSO 的基础上增加了钻探功能,使得以油轮为主
体的浮式生产设施能够以单点系泊通过自体完成钻探生产运输一体化的作业。该船共用
270 万工时,能够同时储存130 万桶石油和1800 万m3 天然气,具备日产4 万桶原油
的能力。同时公司在上部模块建造领域也有很强的竞争力,7 月份获得三井海洋的一个FPSO 2 亿美元上部模块建造合约,设计日均产量为15 万桶原油,可储存160 万桶;8
月份又获得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总价为9.5 亿美元的2 个FPSO(P-66 和P-69)建造和
上部模块集成订单,每座可日产原油为15 万桶,这些装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海洋工程辅助船只:主要包括AHTS、OSV、多用途平台供应船以及各种冰区辅助船等。
目前来看,AHTS 的建造已经从新加坡的船厂转到中国南通船厂。公司在这一领域主要
发展主要是冰区船舶,包括破冰船、Ice-Class PSO, Ice-Class AHTS 等。
1.3、财务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从2003 年到2008 年公司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从14.4 亿新元增长到85.7 亿,年复
合增长率达到42.8%,不过受金融危机影响,09、10 年收入出现了下滑,但高油价使
得市场在2010 年四季度开始回暖(经过两年的行业调整,2011 年公司新接订单创历史
新高),11 年公司收入略有回升,虽然收入有所波动,但是公司凭借不断提升的生产效
率和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净利润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从2002 年1.8 亿新元增加到2011
年的11.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同时我们粗略测算,假定受到价格竞争,公
司在降价5%、10%(即收入降低5%、10%)基础上,假定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都保
持不变,公司的ROE 仍能够维持高位,显示出很强的价格冲击承受能力(虽然利润水
平将会下降)。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2、胜科海事-后起之秀
2.1 公司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情况
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 Limited)为新加坡胜科工业旗下子公司,前身为1963
年创建的裕廊船厂(Jurong Shipyard),以维修小型船舶起家,之后逐步发展到船舶建
造、船舶改造领域,于1987 年上市。相对吉宝岸外与海事,公司进入海工领域较晚,
1990 年代后期开始凭借在船舶修理和改造领域积累的工程经验和技术人才进入油轮改
装为FPSO、FPO 和钻井平台的维修升级业务。到本世纪初,为了更好地与来自韩国、
中国的竞争,公司采取了两方面的战略举措:(1)剥离非核心业务,以支持主业的发展;
(2)在全球布局船厂,以便更好服务客户,并降低经营成本。
剥离非核心业务,转型发展海工装备。凭借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船舶维修和改造一
直是公司的主要业务,在经历了1986-1991 年这一段因维修和改造两伊战争受损的油
轮的快速发展期后,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在世纪初公司开始调整战略,但面对90 年
代以来快速崛起的韩国船厂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大力发展造船业并没有太大的比
较优势,但凭借钻井平台维修升级以及FPSO 改造积累的经验和人才储备,进入竞争
还不激烈的钻井平台建造领域是个不错的选择,2001 年公司收购了在钻井平台建设领
域有几十年历史的PPL 船厂50%的股权(2003 年股份提升至85%)从而开始进入钻
井平台建造领域,同年子公司裕廊船厂在PPL 船厂的技术支持下,开始建造第一座半
潜式钻井平台。2006 年公司为了进一步增强在海工装备领域的竞争力,以5500 万新
元收购了擅长建造浮式生产设施上部模块的SOME 公司。同时为了支持公司主业的发
展,胜科海事在2001-2003 年分别出售了持有的Neptune Associated Lines、Jurong
Technologies Industrial 和Jurong Engineering 全部股权,获得5000 多万新元的资金
支持主业发展。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交付能力,公司把握住了这一轮海工装备
行业复苏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钻井平台建造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全球船厂布局,增强竞争力。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并降低成本,胜科海事在1999年开始即筹划船厂的全球布局。在中国市场,胜科2001年收购了大连中远船务海事工程20%的股份,并在2003年转为入股中远船务30%,以便凭借中远船务7座(当时是5座)分布于中国沿海城市的船厂,在日益成长的中国修船、船舶改造业务中获得更大份额;在巴西,公司由于看好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潜力,2001年成立了合资公司Mauà Jurong(拥有35%股权),随着巴西油气开发计划的推出,巴西成为了胜科海事战略增长的重点, 2010年公司开始筹划投资5.5亿美元建设独资的Estaleiro Jurong Aracruz综合性船厂,并于2011年12月开始动工,在建设阶段预计能够为当地提供2500个工作岗位,到正式投入使用将能够提供约5500个工作岗位,这迎合了迫切想提升造船能力的巴西的需求,投桃报李,2012年2月,该船厂获得了首艘来自Sete Brasil价值7.93亿美元的以裕隆船厂自主设计的超深水钻井船订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旗下的船厂战略性分布于新加坡、中国、印尼、印度、巴西和美国,共包括11家船厂,船坞总容量达到190万DWT(不包括中远船务的船厂),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查看原图
注重管理,良好的交付能力凸显竞争力。胜科海事一直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虽然
员工人数从1999 年的5662 人增加到2011 年的9592 人,但是百万工时的事故频率从
3.3 次下降到0.38 次,而由于效率的提升人均年销售额从16.3 万新元增加到2011 年的
40.3 万新元。由于良好的管理和人员素质,保证了公司的交付能力,除了刚开始建造
的两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略有延后外,其余都按期或提前交付。由于在海工工程领域,
钻井平台的质量以及历史交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公司良好的交付记录为持续
获得订单提供了保障,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2 年的订单下滑,在高油价的支持下,公司
订单随着行业增长而有所回升,到2012 年3 月海工业务在手订单达到68.3 亿新加坡
元。
查看原图
2.2 海工产品介绍和竞争力分析
查看原图
自升式钻井平台:胜科海事从2003年开始建造自主设计的Pacific Class 375型号自升式平台,该平台在不借助Rack Chock System的情况下就能抵挡风暴,凭借优异的性能很快获得了市场肯定,2006年到2011年共交付了约30座该型号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了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和满足客户需要,公司在2010年推出了升级版Pacific Class 400,该平台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和更优异的性能,代表了最新一代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水平,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多个订单,首座平台已在2011年交付,除了自有产品外公司亦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其他型号的平台,如与Friede &Goldman 合作开发的JU3000N(能够适应高温的中东和恶劣环境下的北海等)。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交付记录,公司在自升式钻井平台保持了持续的竞争能力,到2012年3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30亿新元。
查看原图
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目前都由裕廊船厂建造,公司还没有自主设计的型号,但凭借两项独有的建造技术“Load-out and Mating-in-dock”(2003)和“Transverse Skidding’ ri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2007)的结合,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同时建造和装配多个半潜式钻井平台,从而大大提升了建造效率和交付能力。从2005年到2011年公司陆续交付了14个半潜式钻井平台,包括多座最新的第六代钻井平台,到2012年3月底公司持有订单9.82亿新元。钻井船:公司从2009年开始承接第一艘钻井船的升级订单,并逐步积累了在钻井船建造的经验,2012年2月公司在巴西的Estaleiro Jurong Aracruz船厂接到了首艘来自Sete Brasil价值7.93亿美元的超深水钻井船订单,开始正式进入钻井船建造领域。8月,公司又获得了Sete Brasil总价值40.32亿美元的5艘钻井船订单。这6艘设计都采用Jurong船厂的“Jurong Espadon”深水用DP-3钻井船,可以在1万英尺海域进行钻井工作,最多钻井到4万英尺,可容纳180人,从2015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依次交付。
FPSO等改造: 胜科海事在船舶改造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交付记录,目前精于将油轮改造为FPSO和FSO,交付能力维持在2-3艘/年,以及将起重驳船/半潜式起重机改造为FPU(浮式生产装置)。在公司位于新加坡的新的综合性船厂从今年起逐步投入使用,届时交付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2.3、财务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从2001年收购PPL船厂进入海工钻井平台建造领域以来,胜科海事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期,虽然受经融危机影响最近两年的收入出现了下滑,但是从2001 年到2011 年公
司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6%,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24.7%。不过在最初进
入钻井平台建造时,由于经验不足,公司的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持续了大约4 年的时间
的下滑,且随着投入钻井平台业务的资金增长,资产负债率也经历了6 年时间的攀升,
到2008 年达到顶点70.5%,不过随着公司在钻井平台建造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管理
能力的提升以及钻井平台业务占比增加,公司的毛利亦快速提升,经营性现金流也得到
了明显改善。海工业务的高附加值特性也体现在公司资本的回报上,在2001 年以前公
司以修船、船舶改造为主,ROE 稳定在10%左右,但随着钻井平台业务的成熟,近三
年来公司的ROE 保持在30%以上的高回报率,凭借不断提升的生产效率、产品结构向
高附加值的钻井平台建造转变以及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我们假定公司保持生产成本和
其他费用都不变的情况下,钻井平台降价5%、10%(即钻井平台收入降低5%、10%),
公司的ROE 水平仍能够维持高位,显示公司未来如果受到价格冲击的情况下,仍能够
保持很强的竞争力(虽然利润水平将会下降)。
查看原图
五、中国篇:国企主导,谁能笑傲江湖?
海洋工程装备是一个资金、技术和人员密集型行业,与造船一样,目前我国海洋工程市
场的主导力量仍主要为国有企业,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中集集团(SZ000039)$烟台来福士、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工(SH601989)$、$中国船舶(SH600150)$、$振华重工(SH600320)$和招商局重工等,参与的民企主要有$中国熔盛重工(01101)$、$三一重工(SH600031)$等,零部件厂商主要有$亚星锚链(SH601890)$、$巨力索具(SZ002342)$等。
1、中集集团-来福士:具备半潜式钻井平台批量交付能力
逐步收购实现控股。中集集团对烟台来福士的收购,始于2008 年3 月12 日,当时的
协议是以每股38 挪威克朗(约合6.92 美元)的价格收购烟台来福士29.9%股份。但是
由于期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2008 年8 月27 日,买卖双方签署补充协议,将收购作
价调整为每股4 美元。同年11 月3 日,相关交易条款再度发生变更,交易价格最终确
定为每股16.25 挪威克朗,交易份额也从8178 万股调整为2736 万股,中集此时持有
了烟台来福士10%的股份。其后,中集集团又通过子公司Sharp Vision Holdings Limited
收购了烟台来福士8.3%的股权。截至2010 年1 月18 日,公司通过要约收购获得7840
万股,约28.66%的烟台来福士股份。之后按照股东协议,以每股1.41 美元收购843
万股,这些完成后,中集集团约占烟台来福士所发行股份的50.01%,成为烟台来福士
控股股东。今年2 月份,中集集团进一步增持股份至88.58%。目前,来福士基本确定
了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及海洋特种工程船三条主产品线的发展定位。不过
之前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建造的半潜钻井平台出现了延期、返工等问题,而在收入确认
上相对激进,导致收购后来福士收入、盈利情况都出现了下滑,不过随着历史订单基本
交付完毕,加上批量交付经验的积累,预计明年业绩上将有望迎来拐点。
查看原图
占据地理优势,初步实现“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战略布局。来福士现有烟台、海阳、
龙口三个海工项目建造基地,总占地面积约2000 亩,其中烟台基地以集配、合拢、调
试为主,烟台气候宜人,每年由于天气原因而导致的停工不超过15 天,同时又是远离
台风的地区,气候较韩国、日本温和,是理想的造船厂所;海阳(2008 年收购)、龙
口(2009 年收购)基地分别为半潜式钻井平台模块建造、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基地。
目前公司平台年交付能力为3 座半潜式钻井平台+3 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或同等类型的特
种船产品,公司规划到2015 年扩大到4 个半潜式+6 个自升式的交付能力。
折戟F&G收购,开始积极自主研发。2010年2月,中集集团公告收购F&G的意向,拟以7500万美元收购75%股权,但最终为中交集团横刀夺爱。目前公司通过组建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和上海中集海工研究中心,建立起约800人的研发设计团队,构建了集研发与设计为一体的研发设计平台,贯穿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的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全过程。建成和在建的多个半潜式钻井平台都是采用了公司的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
平台建设积累经验,创新工艺提高效率。通过对多个海工产品的建设,来福士开创了模块陆地建造、大型驳船下水、2万吨吊机坞内合拢、18米深水码头水下安装推进器等一系列创新型建造工艺:利用世界最大的20000吨桥式起重机“泰山”号,可实现半潜平台上下船体同步建造,一次合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已完成了8次上下船体大合拢;利用18米深水码头可实现推进器船厂内安装,流程清晰,安全高效,安装一台推进器仅需一天时间,并与平台舾装、调试工作同步进行;通过多座平台调试的积累,来福士可以自主完成平台的机械完工(MC)及调试,并建立了调试数据库管理系统(PDCS)等。目前公司一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周时间可完成试航调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开始具备批量交付能力。截止今年6月,来福士已经交付6座半潜式钻井平台、7座半潜式生活平台、2座Super M2自升式钻井平台、1座Super M2自升式支持平台。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建造的半潜钻井平台出现延期、返工等问题,但随着平台的陆续交付,公司建造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批量交付能力,为后续的接单和交付提供了保证。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方面,虽然只交付过两座,不过公司在桩腿建造工艺方面的实力,提升了产品竞争力。目前公司在手/在建海工产品共有9座/艘,其中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2 座(开建一座)、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2 座(自行建造)、自升式平台3 座(包括2座钻井平台+1座支持平台)、半潜运输船2 艘。同时公司有望从新加坡Hans Van Royen Drilling公司获得2座JU2000E型号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2、中远船务-修船到海工,国内产品线最全的企业
从修船跨越到海工建造领域。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船务)成立于2001年6月,隶属中国远洋运输,以修理船舶起家,到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修船航母”,之后通过转型发展为以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改装及修理为主业,集船舶配套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目前公司在大连、舟山、南通、广东、上海、连云港、天津、厦门等地拥有7家大型海工和船舶造修企业以及8家专业化船舶配套企业,公司坞容总量252万吨,厂区总面积逾600万㎡,在职员工1万余人,分包承包方员工近4.5万人,形成了“北中南”的生产设置和空间布局。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
“全球引智”,打开海工市场。虽然在修船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其感受到了转型的必要。从2005年开始,南通中远船务就在人员、设备、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造完善,并制定专门人才引进政策:“全球引智”,奔赴新加坡引入了以徐秀龙为主的专家,目前中远船务100多名外籍专家,大多是徐秀龙介绍来的,公司形成了以新加坡专家为骨干的海工设计中心,世界首座八角形钻井平台项目、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水钻井平台、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生活及工作平台,均出自这支外籍专家为骨干带领和培养的团队的手笔。目前南通中远船务技术中心在2010年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海内外优秀海工专业技术人才共计 500余人,集海工产品科研开发、技术设计、总装建造技术、建造工法、质量检测、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和途径,与国际前沿海工技术全面接轨,实现了从浅海到深海的全覆。今年8月份,中远船务派遣4名设计师赴英国参与重要海工项目工艺模块联合设计海工模块设计企业DPS公司联合开展某型FPSO项目的联合设计,提升在FPSO领域的竞争力。今年9月3日,公司成立海工事业部,专门负责海洋工程的发展。
借鉴新加坡经验,提升海工项目管理水平。在海工项目管理上,中远船务借鉴新加坡的海工项目设计和管理机制,建立由工程技术专家担任项目技术经理和项目经理,组成项目管理团队,全面负责海工项目的设计和建造。同时,对在建项目从商务合同、技术设计、项目采购、生产组织、安全质量、成本控制和资金到帐等方面,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使公司在管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南通地方政府支持,助力海工业务发展。南通先后制定《船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海工、船舶及重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同时集聚科技、人才、技改等多项财政资金和专项政策,引导、鼓励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在此政策下,南通中远在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支持。
目前是国内海工产品线最全的企业。2006年,南通中远船务长期合作伙伴—挪威SEVAN MARINE公司,有意建造一艘圆筒型海洋钻井平台,南通中远船务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承建意向,并在一个星期后提出了一个数字化概念设计,包括创新提出的浮态建造方案,最终接获了第一个海洋工程订单: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SEVAN 650。该平台于2007年6月开始建造,首创圆筒平台数字化模拟技术和浮态建造技术,实现了“壳、舾、涂”一体化及100%无余量模块化建造模式在海洋平台建造中的首次应用,平台在2009年底交付,比同类的国际产品建造周期提前了6个月。第二座也于2012年3月交付,不仅技术全面优化,尺寸、功能、建造周期及成本等主要参数亦全面超越第一座,目前公司仍在建2座,占据了该类型平台全球100%的份额。2011年以来,中远船务新接海工订单21.43亿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40%左右,在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平台、FPSO改造和新建等领域都有所斩获,目前在建项目超过11个,已成为国内产品线最全的企业,未来公司在努力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的同时,将利用国内扩大海洋石油开发的契机,努力向国内三大石油生产商推介海工产品,争取更多国内市场份额。
查看原图
3、中国重工-具备批量建造自升式平台的能力
集团海工业务已经全部注入到中国重工。2011 年2 月,中国重工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的方式收购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
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2012 年3 月现金收购武昌船舶重
工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船舶制造及舰船配套、船舶修理及改装、舰船装备、海洋工程
和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五大业务板块。目前海洋工程由大船重工、渤船重工、北船重工
以及武船重工负责,其中大船重工负责海洋工程建造(主要为自升式钻井平台),渤船
重工和北船重工负责自升式钻井平台修理、FPSO 改造等,武船建造海工辅助船舶等。
2012 年上半年公司海洋工程业务收入26.3 亿元,占总收入9.2%,到2012 年6 月底
公司持有海工订单为132.4 亿元。
查看原图
初步具备批量建造自升式平台的能力。子公司大船重工基地占地66 万平方米,船坞大
小为181m×120m×12.7m,拥有400 余人的核心管理和技术团队,以及先进的生产
设施,可同时建造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产品,具备年交付8 个海工项目
的能力,2012 年中国重工发行了80.5 亿的可转债来支持业务规模的扩大,其中募投项
目涉及海工装备相关的有6 个,全部完工后将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目前公司代表
产品有DSJ-300、JU2000E 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中JU2000E 已经交付6 座,目前在建
4 座,DSJ-300 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型号,目前交付1 座,在手订单3 座,多个平台
的陆续交付使得公司初步具备了批量建造自升式平台的能力。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4、中国船舶-“海洋石油981”缔造者
上海外高桥是中国船舶全资子公司,市场定位为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海工部员工约250人,拥有约150人的独立海工设计队伍,负责海工产品的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工程配套项目,力争实现“十二五”海工销售收入81 亿元的目标。
查看原图
“海洋石油981”开启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序幕。”海洋石油981”由七○八研究所设计、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建,造价60亿元,中海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中海油服租赁并运营管理。该平台采用美国F&G公司ExD系统平台设计,考虑到南海的恶劣海况,采用了双定位系统,在水深小于1500m时,采用锚泊定位,大于1500m时采用DP3动力定位,可抵御两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又体现了经济性。平台于2012年5月9日在南海荔湾海域开钻,到8月15日已经完成3口探井的钻井作业,综合作业性能表现优异。该平台的顺利交付,表明公司具备了交付半潜式平台的能力。
与七○八所合作提升研发实力。2011年11月,外高桥与七○八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海洋工程装备与大型运输船舶等领域全面开展技术合作,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共同推进和实施产业化项目。该协议有助于拓展双方的合作领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设能力。
自升式钻井平台和FPSO改造正在积极进入。11年公司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取得突破,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了2座JU2000E 型共26亿元的订单,加上中石油的一座,目前公司自升式在手订单3+3座。到2007年公司共交付了3艘FPSO,但之后没有获得过订单,11年广州船坞以承接SBM 公司的海工项目为契机,成功进入FPSO 改装领域。
查看原图
5、振华重工-困境中转型寻求突破
困境中转型。振华重工的主营产品为大型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和散货装卸机械等,在上海、南通、江阴等地设有8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万亩,总岸线10公里,虽然公司占有全球70%以上的港口机械市场,但港机行业的低迷直接导致大量产能的闲置。如何既保持全球港口机械市场的龙头地位,又发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振华重工2009年重点思考的问题,最后根据自身特点开始进入海洋工程市场。
大股东中交集团收购F&G,助力海工业务。F&G总部位于美国休斯敦,曾是美国Freide Goldman Halter集团海洋工程设计部门,2002年FGH集团破产后,该设计部门独立出来。2010年2月,中集集团公告收购F&G的意向,拟以7500万美元收购75%股权,但中交股份横空杀出,于2010年8月以1.25亿美元的报价完成了对F&G100%股权的收购。F&G是全球海洋工程移动式钻井平台领先设计商,拥有超过60年海洋工程平台设计经验,超过100个海上作业平台(约占自升式10%和半潜式20%的设计市场份额)是由其设计。在完成收购后,振华重工于2010年11月与F&G签订了海洋石油工程设备设计、研发和制造的合作协议,由此提升了在设计方面的实力。目前公司在建的“振海1号”和拟建的“振海2号”自升式钻井平台都采用了F&G Super M2型设计。
自主研发,积极开发海工配套产品。2011年公司开始研发12000米自升式海洋平台钻井包,该项目被列入中交集团《重特大攻关项目》,为此公司成立了一支由30多位机械、电气、液压等各种专业工程师组成的钻井包研发小组。目前,研发小组已经完成了钻井包总体方案设计和布置,绞车、井架、死绳固定器、游车、倒绳机、钻杆和钻铤指梁部件均已进行专项讨论并确定方案。海上钻井包成套设备主要涵盖提升及旋转系统、井控系统、循环系统、固井系统、排管系统以及成套钻井电控系统等7个大系统以及几十个子系统。公司研发的钻井包钻深能力达到12000米,工作水深为450英尺(137米),提升系统能力不小于2000千磅,即9000千牛级别,并且配备大功率绞车提升系统、满足12000米钻深的循环系统、同步排管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界面控制系统,是超大钻深能力的自升式海洋平台钻井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亦提供平台升降系统,起重设备等配套设备。
首座自升式平台开建。公司首座自升式钻井平台,采用F&G Super M2型设计,已于2011年7月6日在南通重型装备基地开建,现已完成关键部件齿条制作,预计2013年2季度交付,目前正与几家钻机运营商就该钻机的租约进行会谈。振华重工“振海2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有望于今年后期开建,并将于2014年完成。
大型海上浮吊和铺管船竞争力不断增强。自2006年推出4000吨全回转浮吊后,2008年公司又推出世界单机起重量最大的7500吨全回转浮吊“蓝鲸”号,打破欧美在大型海上浮吊的垄断地位,之后向三星重工出口的8000吨固定双臂架浮吊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力,目前大型海上浮吊已成为与大型港口装备产品实力接近的拳头产品,并跻身全球。制造大型浮式起重机的三家企业之一。目前振华重工已经交付了多艘海洋石油铺管船,包括“海洋石油202”,出口到卢森堡、西班牙等国的3000吨到5000吨海上石油铺管船,并在2011年中标了新加坡Swiber公司铺管船全套甲板设备,并首次将铺管系统推向国际市场,铺管系统是铺管船的关键系统,这也标准着公司打破欧美垄断成为第4家能够提供全套铺管系统的公司。
查看原图
6、国内其他海洋工程厂商及配套商简介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上半部分:http://xueqiu.com/4649792187/22300275
四、新加坡篇:风雨之后,又见彩虹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南端,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很早就成为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并
带动了造船业和修船业的快速发展。到1969 年,远东船厂(吉宝FLES 前身)建造了
第一座升式钻井平台JW McLean,新加坡开始进入钻井平台建造行列。随后两次石油
危机(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OPEC 原油禁运和1978 年伊朗革命)的爆发导致
原油价格暴涨,使得开发海洋石油变得有利可图,从70 年代中期到80 年中期,海洋
工程装备行业经历了一个爆发期,这个期间,全球共交付了超过300 座自升式钻井平台
和140 座半潜式钻井平台。新加坡凭借造船和修船积累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很好地
把握住了这次机会,5 家造船厂在7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共建造了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
主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内的约120 多座平台,成为世界主要的钻井平台供应国之一。

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持续高涨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并使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转
变,包括购买更小排量的汽车,采用更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等,这种转变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是长期的,加上石油产出格局的改变,从80 年代后期到20 世纪初,原油价格整
体上保持在较低水平。需求不旺加上低迷的原油价格,使经历了大量设备交付的海工行
业出现了供给过剩,行业进入了一个寒冬。新加坡的海工装备行业也深受影响,在没能
抓住80 年代中期的最后一次订单机会后,5 家钻井平台建造商中2 家结业,1 家缩减
规模,1 家被收购。不过远东莱文斯(远东船厂1970 年更名)冒险投入巨资开始和钻
井平台设计商Friede & Goldman 合作研发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Monarch,并大获成功,保持了在世界钻井平台的领先地位。
进入20 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对原油需求增加以及上一轮的钻井平台设备进入更新换代
期,海工装备行业开始复苏。2002 年吉宝FLES 和KHZ 合并成立吉宝岸外与海事,及
2003 年胜科海事收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有着悠久历史的PPL 船厂50%股权后,新
加坡的海工装备建造事实上由这两家企业主导。凭借之前建立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新加
坡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以及FPSO 改造升级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
竞争优势。目前,两家船厂在原有业务领域积极走向海洋工程总承包的同时,也在向钻
井船建造迈进,积极开拓发展空间。
1、吉宝岸外与海事-宝刀未来
1.1 公司发展历程和战略情况
吉宝岸外与海事(Keppel Offshore&Marine,以下简称吉宝)隶属新加坡吉宝集团,2002
年由吉宝集团的FELS 和KHZ 合并成立。公司目前有3 个部门:海洋工程部门、海事
部门和特种船只部门。海洋工程部门归属子公司Keppel FEEL,负责设计、新建和升级
钻井平台,主要为自升式和半潜式;海事部门归属子公司Keppel Shipyard,负责FPSO、
FSO 和FSRU 等装备的维修、升级和改造;特种船部门归属子公司Keppel Singmarine,
负责海工辅助船舶的建造,主要包括AHTS(锚处理拖船/供应船)、多用途平台供应船
以及各种冰区辅助船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海洋工程的大周期性理解深刻。FELS(远东莱文斯船
厂)成立于1969 年,是新加坡当时最早的5 家海工设备制造商之一,在经历了70 年
代到80 年代中期一段行业爆发期之后,凭借在行业严冬时期冒险大幅投入巨资和Friede & Goldman 合作研发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自升式钻井平台Monarch,并大获成功,从而开始从制造延伸到研发领域,并奠定了在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领域的领先地位。2002年和KHZ合并成立吉宝岸外与海事后,在继续保持和欧美知名厂商展开合作的同时也快速提升着自身的研发能力,先后推出了自主研制的KFELS系列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与SBM Gusto MSC合作研发的DSS系列半潜式钻井平台和DS12000钻井船等。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公司一直坚持“Near Market,Near Customer”的发展战略,目前在全球拥有20家船厂,分布于各主要产油区,包括新加坡、巴西、荷兰、挪威、中国、阿塞拜疆、卡特尔、阿联酋等。各船厂功能也有所不同,位于新加坡的船厂主要负责钻井平台的建造和改造,中国南通船厂则主要负责AHTS等海工辅助船舶的建造,在美国的船厂负责墨西哥湾各钻井平台的维修和升级。公司之前拥有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船厂,又在2010年通过独资子公司(Navegantes Maritime)和巴西TWB集团达成协议,收购Estaleiro TWB船厂,并投资5000万美元将其提升成为现代化的船厂(后更名为Keppel Singmarine Brasil),已使自己在巴西的深海石油开发中占据优势,虽然巴西政府希望通过以市场换技术来扶持本国造船业的发展,奈何基础太弱,吉宝独资建厂虽然与巴西预期目标有所出入,但是毕竟能够为当地带来税收、就业,同时培养人才,相较韩国技术输出方面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情不愿,相对是较优选择,2012年7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吉宝子公司Sete Brasil签署了6座DSSTM 38E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合同。同时为了更好的迎接这一波海洋开发热潮,2009-2011年公司分别投资2.36亿、1.42亿和1.60亿新元加大对下属船厂的改造升级,以便提升生产效率来增强竞争力。


自升式钻井平台:旗舰为王。过去几十年来,吉宝是建造自升式钻井平台最多的企业,
并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和建造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吉宝目前拥
有多种设计型号满足不同需求,包括KFELS A Class、KFELS B Class、KFELS C Class、KFELS G Class 和KFELS N Class 等自主型号以及多个其他合作型号。根据
ODS-Petrodata 的统计,过去10 年间超过40%的自升式钻井平台采用Keppel FELS
的设计。2005 年墨西哥湾一座KFELS B Class 型号的自升式平台在飓风中经受住了考
验,其成功的设计获得了当年《世界石油》杂志的“Innovative Thinkers Award”,目
前KFELS B Class 作为旗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2007 年到2011 年五年间
公司交付的39 座自升式平台中有21 是该型号或改进型(到2012 年6 月累计一共交付了34 座KFELS B Class 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建19 座),其工作水深400ft,钻探深度
30,000ft,能够适应恶劣海况,代表目前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一个前沿。随着极地油气开
发日益提上议程,今年2 月份吉宝联同康菲石油合作设计全球第一个适用于冰冻地区的
自升式钻井平台,以便在世界环境最恶劣的地带之一北冰洋运作,预计在2013 年底完
成,届时将为北冰洋岸外勘探项目带来突破性方案。该平台在自我维持的状态下能够运
行长达14 天,而且具备适合在冰地上穿行的船体,也将有能力抵挡浮冰的冲击,也可
承受一定程度的冰块厚度,该台将为北冰洋岸外钻油提供成本低效率高的钻油方案。虽
然由于金融危机,公司在2008 年历史性交付13 座后近年有所减少,不过随着行业回
暖,公司订单也快速回复,目前在手订单超过35 座,排产已到2015 年。

半潜式钻井平台:合作共赢。从1984年起,吉宝和著名海工设计公司MSC(Marine Structure Consultants BV)在半潜式平台设计上开始合作,并成功开发了DSS™系列,包括DSS™20(第五代半潜式生活平台,DSS™20NS为升级版)、DSS™38(第五代,升级版DSS™38E为第六代)和DSS™51(第六代),后两者在性能指标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吉宝是唯一具有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内部设计能力的造船企业。以DSS™51为例,工作水深7500ft,钻探深度达37500ft,采用DP2动力定位系统,可在5米浪高和21.8 m/s海风的工况下进行工作。同时公司和ENSCO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专门为ENSCO设计的ENSCO 8500 Series®(第六代),随着7座平台全部交付,吉宝建造的钻井平台占ENSCO钻井平台提升至30%,鉴于其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吉宝在竞争ENSCO订单时会有优势。同时吉宝的半潜式钻井供应船SSDT 3600系列和半潜式生活支持平台SSAU 3600系列也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其中SSDT 3600系列因其环境友好型设计和解决了以前两座深海浮式设备不能并排工作的难题而获得2009年“东盟杰出工程成就奖”和“IES杰出工程成就奖”。在建造技术方面,随着多座平台建造的经验积累,其建造能力也不断增强,ENSCO 8500 Series®的第三座ENSCO 8502建造周期已经减少到了110万个工时,比ENSCO 8500效率提高了15%,近期交付的第六、第七座建造效率又比前5座提升了19%。凭借其设计和建造能力,吉宝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具备了很强的竞争能力,也是唯一一家在巴西建造了3个半潜式平台的公司,2012年7月,子公司Sete Brasil获得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6座DSSTM 38E半潜式钻井平台,显示了全球船厂布局的优势。

钻井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公司研发部门和著名设计公司SBM Gusto MSC 合作,
2009 年完成了DS12000 型号的钻井船的型号设计,该船长180m,船体建造只需用
16000 吨钢,远低于目前市场标准的28000 吨,其紧凑修长的船身保证了燃油经济性。
该钻井船的最大优点是将原先位于主甲板的立管和关键设备全部整合到船体内,从而释
放了约4600m2 的工作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技术标准来看,该型号属于第六代,
工作水深4000ft,采用最先进的DP3 动力定位系统,更好的适应恶劣的海况,航速达
到14 节。目前公司还没有承接新建钻井船的订单,不过2009 年公司承接了巴西Noble
公司3 艘钻井船维修和升级订单,未来有望从巴西得到突破。
FPSO 改装、上部模块建造:目前吉宝凭借其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在FPSO 等海洋生
产设备的改造领域具备了很强的竞争能力,近五年的交付量都在4 艘以上。2009 年,
公司改造了世界首艘新概念FDPSO(Floating Drilling Production Storage Offshore,
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船),该船在原有FPSO 的基础上增加了钻探功能,使得以油轮为主
体的浮式生产设施能够以单点系泊通过自体完成钻探生产运输一体化的作业。该船共用
270 万工时,能够同时储存130 万桶石油和1800 万m3 天然气,具备日产4 万桶原油
的能力。同时公司在上部模块建造领域也有很强的竞争力,7 月份获得三井海洋的一个FPSO 2 亿美元上部模块建造合约,设计日均产量为15 万桶原油,可储存160 万桶;8
月份又获得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总价为9.5 亿美元的2 个FPSO(P-66 和P-69)建造和
上部模块集成订单,每座可日产原油为15 万桶,这些装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海洋工程辅助船只:主要包括AHTS、OSV、多用途平台供应船以及各种冰区辅助船等。
目前来看,AHTS 的建造已经从新加坡的船厂转到中国南通船厂。公司在这一领域主要
发展主要是冰区船舶,包括破冰船、Ice-Class PSO, Ice-Class AHTS 等。
1.3、财务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从2003 年到2008 年公司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从14.4 亿新元增长到85.7 亿,年复
合增长率达到42.8%,不过受金融危机影响,09、10 年收入出现了下滑,但高油价使
得市场在2010 年四季度开始回暖(经过两年的行业调整,2011 年公司新接订单创历史
新高),11 年公司收入略有回升,虽然收入有所波动,但是公司凭借不断提升的生产效
率和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净利润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从2002 年1.8 亿新元增加到2011
年的11.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同时我们粗略测算,假定受到价格竞争,公
司在降价5%、10%(即收入降低5%、10%)基础上,假定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都保
持不变,公司的ROE 仍能够维持高位,显示出很强的价格冲击承受能力(虽然利润水
平将会下降)。


2.1 公司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情况
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 Limited)为新加坡胜科工业旗下子公司,前身为1963
年创建的裕廊船厂(Jurong Shipyard),以维修小型船舶起家,之后逐步发展到船舶建
造、船舶改造领域,于1987 年上市。相对吉宝岸外与海事,公司进入海工领域较晚,
1990 年代后期开始凭借在船舶修理和改造领域积累的工程经验和技术人才进入油轮改
装为FPSO、FPO 和钻井平台的维修升级业务。到本世纪初,为了更好地与来自韩国、
中国的竞争,公司采取了两方面的战略举措:(1)剥离非核心业务,以支持主业的发展;
(2)在全球布局船厂,以便更好服务客户,并降低经营成本。
剥离非核心业务,转型发展海工装备。凭借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船舶维修和改造一
直是公司的主要业务,在经历了1986-1991 年这一段因维修和改造两伊战争受损的油
轮的快速发展期后,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在世纪初公司开始调整战略,但面对90 年
代以来快速崛起的韩国船厂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大力发展造船业并没有太大的比
较优势,但凭借钻井平台维修升级以及FPSO 改造积累的经验和人才储备,进入竞争
还不激烈的钻井平台建造领域是个不错的选择,2001 年公司收购了在钻井平台建设领
域有几十年历史的PPL 船厂50%的股权(2003 年股份提升至85%)从而开始进入钻
井平台建造领域,同年子公司裕廊船厂在PPL 船厂的技术支持下,开始建造第一座半
潜式钻井平台。2006 年公司为了进一步增强在海工装备领域的竞争力,以5500 万新
元收购了擅长建造浮式生产设施上部模块的SOME 公司。同时为了支持公司主业的发
展,胜科海事在2001-2003 年分别出售了持有的Neptune Associated Lines、Jurong
Technologies Industrial 和Jurong Engineering 全部股权,获得5000 多万新元的资金
支持主业发展。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交付能力,公司把握住了这一轮海工装备
行业复苏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钻井平台建造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全球船厂布局,增强竞争力。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并降低成本,胜科海事在1999年开始即筹划船厂的全球布局。在中国市场,胜科2001年收购了大连中远船务海事工程20%的股份,并在2003年转为入股中远船务30%,以便凭借中远船务7座(当时是5座)分布于中国沿海城市的船厂,在日益成长的中国修船、船舶改造业务中获得更大份额;在巴西,公司由于看好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潜力,2001年成立了合资公司Mauà Jurong(拥有35%股权),随着巴西油气开发计划的推出,巴西成为了胜科海事战略增长的重点, 2010年公司开始筹划投资5.5亿美元建设独资的Estaleiro Jurong Aracruz综合性船厂,并于2011年12月开始动工,在建设阶段预计能够为当地提供2500个工作岗位,到正式投入使用将能够提供约5500个工作岗位,这迎合了迫切想提升造船能力的巴西的需求,投桃报李,2012年2月,该船厂获得了首艘来自Sete Brasil价值7.93亿美元的以裕隆船厂自主设计的超深水钻井船订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旗下的船厂战略性分布于新加坡、中国、印尼、印度、巴西和美国,共包括11家船厂,船坞总容量达到190万DWT(不包括中远船务的船厂),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注重管理,良好的交付能力凸显竞争力。胜科海事一直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虽然
员工人数从1999 年的5662 人增加到2011 年的9592 人,但是百万工时的事故频率从
3.3 次下降到0.38 次,而由于效率的提升人均年销售额从16.3 万新元增加到2011 年的
40.3 万新元。由于良好的管理和人员素质,保证了公司的交付能力,除了刚开始建造
的两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略有延后外,其余都按期或提前交付。由于在海工工程领域,
钻井平台的质量以及历史交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公司良好的交付记录为持续
获得订单提供了保障,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2 年的订单下滑,在高油价的支持下,公司
订单随着行业增长而有所回升,到2012 年3 月海工业务在手订单达到68.3 亿新加坡
元。

2.2 海工产品介绍和竞争力分析

自升式钻井平台:胜科海事从2003年开始建造自主设计的Pacific Class 375型号自升式平台,该平台在不借助Rack Chock System的情况下就能抵挡风暴,凭借优异的性能很快获得了市场肯定,2006年到2011年共交付了约30座该型号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了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和满足客户需要,公司在2010年推出了升级版Pacific Class 400,该平台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和更优异的性能,代表了最新一代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水平,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多个订单,首座平台已在2011年交付,除了自有产品外公司亦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其他型号的平台,如与Friede &Goldman 合作开发的JU3000N(能够适应高温的中东和恶劣环境下的北海等)。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交付记录,公司在自升式钻井平台保持了持续的竞争能力,到2012年3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30亿新元。

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目前都由裕廊船厂建造,公司还没有自主设计的型号,但凭借两项独有的建造技术“Load-out and Mating-in-dock”(2003)和“Transverse Skidding’ ri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2007)的结合,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同时建造和装配多个半潜式钻井平台,从而大大提升了建造效率和交付能力。从2005年到2011年公司陆续交付了14个半潜式钻井平台,包括多座最新的第六代钻井平台,到2012年3月底公司持有订单9.82亿新元。钻井船:公司从2009年开始承接第一艘钻井船的升级订单,并逐步积累了在钻井船建造的经验,2012年2月公司在巴西的Estaleiro Jurong Aracruz船厂接到了首艘来自Sete Brasil价值7.93亿美元的超深水钻井船订单,开始正式进入钻井船建造领域。8月,公司又获得了Sete Brasil总价值40.32亿美元的5艘钻井船订单。这6艘设计都采用Jurong船厂的“Jurong Espadon”深水用DP-3钻井船,可以在1万英尺海域进行钻井工作,最多钻井到4万英尺,可容纳180人,从2015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依次交付。
FPSO等改造: 胜科海事在船舶改造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交付记录,目前精于将油轮改造为FPSO和FSO,交付能力维持在2-3艘/年,以及将起重驳船/半潜式起重机改造为FPU(浮式生产装置)。在公司位于新加坡的新的综合性船厂从今年起逐步投入使用,届时交付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2.3、财务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从2001年收购PPL船厂进入海工钻井平台建造领域以来,胜科海事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期,虽然受经融危机影响最近两年的收入出现了下滑,但是从2001 年到2011 年公
司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6%,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24.7%。不过在最初进
入钻井平台建造时,由于经验不足,公司的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持续了大约4 年的时间
的下滑,且随着投入钻井平台业务的资金增长,资产负债率也经历了6 年时间的攀升,
到2008 年达到顶点70.5%,不过随着公司在钻井平台建造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管理
能力的提升以及钻井平台业务占比增加,公司的毛利亦快速提升,经营性现金流也得到
了明显改善。海工业务的高附加值特性也体现在公司资本的回报上,在2001 年以前公
司以修船、船舶改造为主,ROE 稳定在10%左右,但随着钻井平台业务的成熟,近三
年来公司的ROE 保持在30%以上的高回报率,凭借不断提升的生产效率、产品结构向
高附加值的钻井平台建造转变以及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我们假定公司保持生产成本和
其他费用都不变的情况下,钻井平台降价5%、10%(即钻井平台收入降低5%、10%),
公司的ROE 水平仍能够维持高位,显示公司未来如果受到价格冲击的情况下,仍能够
保持很强的竞争力(虽然利润水平将会下降)。

五、中国篇:国企主导,谁能笑傲江湖?
海洋工程装备是一个资金、技术和人员密集型行业,与造船一样,目前我国海洋工程市
场的主导力量仍主要为国有企业,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中集集团(SZ000039)$烟台来福士、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工(SH601989)$、$中国船舶(SH600150)$、$振华重工(SH600320)$和招商局重工等,参与的民企主要有$中国熔盛重工(01101)$、$三一重工(SH600031)$等,零部件厂商主要有$亚星锚链(SH601890)$、$巨力索具(SZ002342)$等。
1、中集集团-来福士:具备半潜式钻井平台批量交付能力
逐步收购实现控股。中集集团对烟台来福士的收购,始于2008 年3 月12 日,当时的
协议是以每股38 挪威克朗(约合6.92 美元)的价格收购烟台来福士29.9%股份。但是
由于期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2008 年8 月27 日,买卖双方签署补充协议,将收购作
价调整为每股4 美元。同年11 月3 日,相关交易条款再度发生变更,交易价格最终确
定为每股16.25 挪威克朗,交易份额也从8178 万股调整为2736 万股,中集此时持有
了烟台来福士10%的股份。其后,中集集团又通过子公司Sharp Vision Holdings Limited
收购了烟台来福士8.3%的股权。截至2010 年1 月18 日,公司通过要约收购获得7840
万股,约28.66%的烟台来福士股份。之后按照股东协议,以每股1.41 美元收购843
万股,这些完成后,中集集团约占烟台来福士所发行股份的50.01%,成为烟台来福士
控股股东。今年2 月份,中集集团进一步增持股份至88.58%。目前,来福士基本确定
了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及海洋特种工程船三条主产品线的发展定位。不过
之前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建造的半潜钻井平台出现了延期、返工等问题,而在收入确认
上相对激进,导致收购后来福士收入、盈利情况都出现了下滑,不过随着历史订单基本
交付完毕,加上批量交付经验的积累,预计明年业绩上将有望迎来拐点。

占据地理优势,初步实现“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战略布局。来福士现有烟台、海阳、
龙口三个海工项目建造基地,总占地面积约2000 亩,其中烟台基地以集配、合拢、调
试为主,烟台气候宜人,每年由于天气原因而导致的停工不超过15 天,同时又是远离
台风的地区,气候较韩国、日本温和,是理想的造船厂所;海阳(2008 年收购)、龙
口(2009 年收购)基地分别为半潜式钻井平台模块建造、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基地。
目前公司平台年交付能力为3 座半潜式钻井平台+3 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或同等类型的特
种船产品,公司规划到2015 年扩大到4 个半潜式+6 个自升式的交付能力。
折戟F&G收购,开始积极自主研发。2010年2月,中集集团公告收购F&G的意向,拟以7500万美元收购75%股权,但最终为中交集团横刀夺爱。目前公司通过组建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和上海中集海工研究中心,建立起约800人的研发设计团队,构建了集研发与设计为一体的研发设计平台,贯穿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的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全过程。建成和在建的多个半潜式钻井平台都是采用了公司的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
平台建设积累经验,创新工艺提高效率。通过对多个海工产品的建设,来福士开创了模块陆地建造、大型驳船下水、2万吨吊机坞内合拢、18米深水码头水下安装推进器等一系列创新型建造工艺:利用世界最大的20000吨桥式起重机“泰山”号,可实现半潜平台上下船体同步建造,一次合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已完成了8次上下船体大合拢;利用18米深水码头可实现推进器船厂内安装,流程清晰,安全高效,安装一台推进器仅需一天时间,并与平台舾装、调试工作同步进行;通过多座平台调试的积累,来福士可以自主完成平台的机械完工(MC)及调试,并建立了调试数据库管理系统(PDCS)等。目前公司一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周时间可完成试航调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开始具备批量交付能力。截止今年6月,来福士已经交付6座半潜式钻井平台、7座半潜式生活平台、2座Super M2自升式钻井平台、1座Super M2自升式支持平台。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建造的半潜钻井平台出现延期、返工等问题,但随着平台的陆续交付,公司建造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批量交付能力,为后续的接单和交付提供了保证。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方面,虽然只交付过两座,不过公司在桩腿建造工艺方面的实力,提升了产品竞争力。目前公司在手/在建海工产品共有9座/艘,其中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2 座(开建一座)、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2 座(自行建造)、自升式平台3 座(包括2座钻井平台+1座支持平台)、半潜运输船2 艘。同时公司有望从新加坡Hans Van Royen Drilling公司获得2座JU2000E型号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


2、中远船务-修船到海工,国内产品线最全的企业
从修船跨越到海工建造领域。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船务)成立于2001年6月,隶属中国远洋运输,以修理船舶起家,到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修船航母”,之后通过转型发展为以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改装及修理为主业,集船舶配套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目前公司在大连、舟山、南通、广东、上海、连云港、天津、厦门等地拥有7家大型海工和船舶造修企业以及8家专业化船舶配套企业,公司坞容总量252万吨,厂区总面积逾600万㎡,在职员工1万余人,分包承包方员工近4.5万人,形成了“北中南”的生产设置和空间布局。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
“全球引智”,打开海工市场。虽然在修船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其感受到了转型的必要。从2005年开始,南通中远船务就在人员、设备、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造完善,并制定专门人才引进政策:“全球引智”,奔赴新加坡引入了以徐秀龙为主的专家,目前中远船务100多名外籍专家,大多是徐秀龙介绍来的,公司形成了以新加坡专家为骨干的海工设计中心,世界首座八角形钻井平台项目、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水钻井平台、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生活及工作平台,均出自这支外籍专家为骨干带领和培养的团队的手笔。目前南通中远船务技术中心在2010年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海内外优秀海工专业技术人才共计 500余人,集海工产品科研开发、技术设计、总装建造技术、建造工法、质量检测、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和途径,与国际前沿海工技术全面接轨,实现了从浅海到深海的全覆。今年8月份,中远船务派遣4名设计师赴英国参与重要海工项目工艺模块联合设计海工模块设计企业DPS公司联合开展某型FPSO项目的联合设计,提升在FPSO领域的竞争力。今年9月3日,公司成立海工事业部,专门负责海洋工程的发展。
借鉴新加坡经验,提升海工项目管理水平。在海工项目管理上,中远船务借鉴新加坡的海工项目设计和管理机制,建立由工程技术专家担任项目技术经理和项目经理,组成项目管理团队,全面负责海工项目的设计和建造。同时,对在建项目从商务合同、技术设计、项目采购、生产组织、安全质量、成本控制和资金到帐等方面,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使公司在管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南通地方政府支持,助力海工业务发展。南通先后制定《船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海工、船舶及重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同时集聚科技、人才、技改等多项财政资金和专项政策,引导、鼓励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在此政策下,南通中远在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支持。
目前是国内海工产品线最全的企业。2006年,南通中远船务长期合作伙伴—挪威SEVAN MARINE公司,有意建造一艘圆筒型海洋钻井平台,南通中远船务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承建意向,并在一个星期后提出了一个数字化概念设计,包括创新提出的浮态建造方案,最终接获了第一个海洋工程订单: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SEVAN 650。该平台于2007年6月开始建造,首创圆筒平台数字化模拟技术和浮态建造技术,实现了“壳、舾、涂”一体化及100%无余量模块化建造模式在海洋平台建造中的首次应用,平台在2009年底交付,比同类的国际产品建造周期提前了6个月。第二座也于2012年3月交付,不仅技术全面优化,尺寸、功能、建造周期及成本等主要参数亦全面超越第一座,目前公司仍在建2座,占据了该类型平台全球100%的份额。2011年以来,中远船务新接海工订单21.43亿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40%左右,在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平台、FPSO改造和新建等领域都有所斩获,目前在建项目超过11个,已成为国内产品线最全的企业,未来公司在努力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的同时,将利用国内扩大海洋石油开发的契机,努力向国内三大石油生产商推介海工产品,争取更多国内市场份额。

3、中国重工-具备批量建造自升式平台的能力
集团海工业务已经全部注入到中国重工。2011 年2 月,中国重工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的方式收购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
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2012 年3 月现金收购武昌船舶重
工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船舶制造及舰船配套、船舶修理及改装、舰船装备、海洋工程
和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五大业务板块。目前海洋工程由大船重工、渤船重工、北船重工
以及武船重工负责,其中大船重工负责海洋工程建造(主要为自升式钻井平台),渤船
重工和北船重工负责自升式钻井平台修理、FPSO 改造等,武船建造海工辅助船舶等。
2012 年上半年公司海洋工程业务收入26.3 亿元,占总收入9.2%,到2012 年6 月底
公司持有海工订单为132.4 亿元。

初步具备批量建造自升式平台的能力。子公司大船重工基地占地66 万平方米,船坞大
小为181m×120m×12.7m,拥有400 余人的核心管理和技术团队,以及先进的生产
设施,可同时建造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产品,具备年交付8 个海工项目
的能力,2012 年中国重工发行了80.5 亿的可转债来支持业务规模的扩大,其中募投项
目涉及海工装备相关的有6 个,全部完工后将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目前公司代表
产品有DSJ-300、JU2000E 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中JU2000E 已经交付6 座,目前在建
4 座,DSJ-300 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型号,目前交付1 座,在手订单3 座,多个平台
的陆续交付使得公司初步具备了批量建造自升式平台的能力。


4、中国船舶-“海洋石油981”缔造者
上海外高桥是中国船舶全资子公司,市场定位为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海工部员工约250人,拥有约150人的独立海工设计队伍,负责海工产品的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工程配套项目,力争实现“十二五”海工销售收入81 亿元的目标。

“海洋石油981”开启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序幕。”海洋石油981”由七○八研究所设计、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建,造价60亿元,中海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中海油服租赁并运营管理。该平台采用美国F&G公司ExD系统平台设计,考虑到南海的恶劣海况,采用了双定位系统,在水深小于1500m时,采用锚泊定位,大于1500m时采用DP3动力定位,可抵御两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又体现了经济性。平台于2012年5月9日在南海荔湾海域开钻,到8月15日已经完成3口探井的钻井作业,综合作业性能表现优异。该平台的顺利交付,表明公司具备了交付半潜式平台的能力。
与七○八所合作提升研发实力。2011年11月,外高桥与七○八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海洋工程装备与大型运输船舶等领域全面开展技术合作,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共同推进和实施产业化项目。该协议有助于拓展双方的合作领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设能力。
自升式钻井平台和FPSO改造正在积极进入。11年公司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取得突破,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了2座JU2000E 型共26亿元的订单,加上中石油的一座,目前公司自升式在手订单3+3座。到2007年公司共交付了3艘FPSO,但之后没有获得过订单,11年广州船坞以承接SBM 公司的海工项目为契机,成功进入FPSO 改装领域。

5、振华重工-困境中转型寻求突破
困境中转型。振华重工的主营产品为大型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和散货装卸机械等,在上海、南通、江阴等地设有8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万亩,总岸线10公里,虽然公司占有全球70%以上的港口机械市场,但港机行业的低迷直接导致大量产能的闲置。如何既保持全球港口机械市场的龙头地位,又发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振华重工2009年重点思考的问题,最后根据自身特点开始进入海洋工程市场。
大股东中交集团收购F&G,助力海工业务。F&G总部位于美国休斯敦,曾是美国Freide Goldman Halter集团海洋工程设计部门,2002年FGH集团破产后,该设计部门独立出来。2010年2月,中集集团公告收购F&G的意向,拟以7500万美元收购75%股权,但中交股份横空杀出,于2010年8月以1.25亿美元的报价完成了对F&G100%股权的收购。F&G是全球海洋工程移动式钻井平台领先设计商,拥有超过60年海洋工程平台设计经验,超过100个海上作业平台(约占自升式10%和半潜式20%的设计市场份额)是由其设计。在完成收购后,振华重工于2010年11月与F&G签订了海洋石油工程设备设计、研发和制造的合作协议,由此提升了在设计方面的实力。目前公司在建的“振海1号”和拟建的“振海2号”自升式钻井平台都采用了F&G Super M2型设计。
自主研发,积极开发海工配套产品。2011年公司开始研发12000米自升式海洋平台钻井包,该项目被列入中交集团《重特大攻关项目》,为此公司成立了一支由30多位机械、电气、液压等各种专业工程师组成的钻井包研发小组。目前,研发小组已经完成了钻井包总体方案设计和布置,绞车、井架、死绳固定器、游车、倒绳机、钻杆和钻铤指梁部件均已进行专项讨论并确定方案。海上钻井包成套设备主要涵盖提升及旋转系统、井控系统、循环系统、固井系统、排管系统以及成套钻井电控系统等7个大系统以及几十个子系统。公司研发的钻井包钻深能力达到12000米,工作水深为450英尺(137米),提升系统能力不小于2000千磅,即9000千牛级别,并且配备大功率绞车提升系统、满足12000米钻深的循环系统、同步排管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界面控制系统,是超大钻深能力的自升式海洋平台钻井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亦提供平台升降系统,起重设备等配套设备。
首座自升式平台开建。公司首座自升式钻井平台,采用F&G Super M2型设计,已于2011年7月6日在南通重型装备基地开建,现已完成关键部件齿条制作,预计2013年2季度交付,目前正与几家钻机运营商就该钻机的租约进行会谈。振华重工“振海2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有望于今年后期开建,并将于2014年完成。
大型海上浮吊和铺管船竞争力不断增强。自2006年推出4000吨全回转浮吊后,2008年公司又推出世界单机起重量最大的7500吨全回转浮吊“蓝鲸”号,打破欧美在大型海上浮吊的垄断地位,之后向三星重工出口的8000吨固定双臂架浮吊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力,目前大型海上浮吊已成为与大型港口装备产品实力接近的拳头产品,并跻身全球。制造大型浮式起重机的三家企业之一。目前振华重工已经交付了多艘海洋石油铺管船,包括“海洋石油202”,出口到卢森堡、西班牙等国的3000吨到5000吨海上石油铺管船,并在2011年中标了新加坡Swiber公司铺管船全套甲板设备,并首次将铺管系统推向国际市场,铺管系统是铺管船的关键系统,这也标准着公司打破欧美垄断成为第4家能够提供全套铺管系统的公司。

6、国内其他海洋工程厂商及配套商简介


Company Name
Manufacturer Location
Main Product
中船重工
CSIC
大连船舶重工
Dalian Shipbuilding
大连
Drill Platform, FPSO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
Qindao Beihai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山海关船舶重工
Shanhaiguan Shipbuilding
秦皇岛
Drill Platform
武昌船舶重工
Wuchang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中国船舶
CSSC
外高桥造船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上海
Drill Platform, FPSO
上海船厂
Shanghai Shipyard
上海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Exploration Ship
黄埔船厂
Huangpu Shipbuilding
广州
Drill Platform
沪东中华造船
Hudong-Zhonghua Shipbuilding
上海
LNG ship, LPG ship
江南造船
Jiangnan Shipyard
上海
LNG ship
中远船务
COSCO Shipyard
大连中远船务
Dalian COSCO
大连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FDPSO
南通中远船务
Nantong COSCO
南通
Drill Platform, FPSO, Chemical Ship
中集来福士
CIMC Raffles
烟台
,
海阳、龙口
Drill Platform
振华重工
ZPMC
上海
Drill Platform
招商局重工友联船厂
CMI Yiu Lian Dockyards
深圳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吉宝南通
Keppel Nantong Shipyard
南通
Drill Ship, FPSO
熔盛重工
RSHI Offshore Engineering
南通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LNG ship
太平洋造船集团
Sinopacific Shipbuilding
宁波,扬州
LNG ship
韩通重工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南通
FPSO
海油工程公司
CNOOC COOEC
天津、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
Petro China CPOE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Company Name
Manufacturer Location
Main Product
中船重工
CSIC
大连船舶重工
Dalian Shipbuilding
大连
Drill Platform, FPSO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
Qindao Beihai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山海关船舶重工
Shanhaiguan Shipbuilding
秦皇岛
Drill Platform
武昌船舶重工
Wuchang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中国船舶
CSSC
外高桥造船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上海
Drill Platform, FPSO
上海船厂
Shanghai Shipyard
上海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Exploration Ship
黄埔船厂
Huangpu Shipbuilding
广州
Drill Platform
沪东中华造船
Hudong-Zhonghua Shipbuilding
上海
LNG ship, LPG ship
江南造船
Jiangnan Shipyard
上海
LNG ship
中远船务
COSCO Shipyard
大连中远船务
Dalian COSCO
大连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FDPSO
南通中远船务
Nantong COSCO
南通
Drill Platform, FPSO, Chemical Ship
中集来福士
CIMC Raffles
烟台
,
海阳、龙口
Drill Platform
振华重工
ZPMC
上海
Drill Platform
招商局重工友联船厂
CMI Yiu Lian Dockyards
深圳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吉宝南通
Keppel Nantong Shipyard
南通
Drill Ship, FPSO
熔盛重工
RSHI Offshore Engineering
南通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LNG ship
太平洋造船集团
Sinopacific Shipbuilding
宁波,扬州
LNG ship
韩通重工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南通
FPSO
海油工程公司
CNOOC COOEC
天津、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
Petro China CPOE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Company Name
Manufacturer Location
Main Product
中船重工
CSIC
大连船舶重工
Dalian Shipbuilding
大连
Drill Platform, FPSO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
Qindao Beihai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山海关船舶重工
Shanhaiguan Shipbuilding
秦皇岛
Drill Platform
武昌船舶重工
Wuchang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中国船舶
CSSC
外高桥造船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上海
Drill Platform, FPSO
上海船厂
Shanghai Shipyard
上海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Exploration Ship
黄埔船厂
Huangpu Shipbuilding
广州
Drill Platform
沪东中华造船
Hudong-Zhonghua Shipbuilding
上海
LNG ship, LPG ship
江南造船
Jiangnan Shipyard
上海
LNG ship
中远船务
COSCO Shipyard
大连中远船务
Dalian COSCO
大连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FDPSO
南通中远船务
Nantong COSCO
南通
Drill Platform, FPSO, Chemical Ship
中集来福士
CIMC Raffles
烟台
,
海阳、龙口
Drill Platform
振华重工
ZPMC
上海
Drill Platform
招商局重工友联船厂
CMI Yiu Lian Dockyards
深圳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吉宝南通
Keppel Nantong Shipyard
南通
Drill Ship, FPSO
熔盛重工
RSHI Offshore Engineering
南通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LNG ship
太平洋造船集团
Sinopacific Shipbuilding
宁波,扬州
LNG ship
韩通重工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南通
FPSO
海油工程公司
CNOOC COOEC
天津、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
Petro China CPOE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Company Name
Manufacturer Location
Main Product
中船重工
CSIC
大连船舶重工
Dalian Shipbuilding
大连
Drill Platform, FPSO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
Qindao Beihai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山海关船舶重工
Shanhaiguan Shipbuilding
秦皇岛
Drill Platform
武昌船舶重工
Wuchang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中国船舶
CSSC
外高桥造船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上海
Drill Platform, FPSO
上海船厂
Shanghai Shipyard
上海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Exploration Ship
黄埔船厂
Huangpu Shipbuilding
广州
Drill Platform
沪东中华造船
Hudong-Zhonghua Shipbuilding
上海
LNG ship, LPG ship
江南造船
Jiangnan Shipyard
上海
LNG ship
中远船务
COSCO Shipyard
大连中远船务
Dalian COSCO
大连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FDPSO
南通中远船务
Nantong COSCO
南通
Drill Platform, FPSO, Chemical Ship
中集来福士
CIMC Raffles
烟台
,
海阳、龙口
Drill Platform
振华重工
ZPMC
上海
Drill Platform
招商局重工友联船厂
CMI Yiu Lian Dockyards
深圳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吉宝南通
Keppel Nantong Shipyard
南通
Drill Ship, FPSO
熔盛重工
RSHI Offshore Engineering
南通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LNG ship
太平洋造船集团
Sinopacific Shipbuilding
宁波,扬州
LNG ship
韩通重工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南通
FPSO
海油工程公司
CNOOC COOEC
天津、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
Petro China CPOE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Company Name
Manufacturer Location
Main Product
中船重工
CSIC
大连船舶重工
Dalian Shipbuilding
大连
Drill Platform, FPSO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
Qindao Beihai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山海关船舶重工
Shanhaiguan Shipbuilding
秦皇岛
Drill Platform
武昌船舶重工
Wuchang Shipbuilding
青岛
Drill Platform
中国船舶
CSSC
外高桥造船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上海
Drill Platform, FPSO
上海船厂
Shanghai Shipyard
上海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Exploration Ship
黄埔船厂
Huangpu Shipbuilding
广州
Drill Platform
沪东中华造船
Hudong-Zhonghua Shipbuilding
上海
LNG ship, LPG ship
江南造船
Jiangnan Shipyard
上海
LNG ship
中远船务
COSCO Shipyard
大连中远船务
Dalian COSCO
大连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FDPSO
南通中远船务
Nantong COSCO
南通
Drill Platform, FPSO, Chemical Ship
中集来福士
CIMC Raffles
烟台
,
海阳、龙口
Drill Platform
振华重工
ZPMC
上海
Drill Platform
招商局重工友联船厂
CMI Yiu Lian Dockyards
深圳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吉宝南通
Keppel Nantong Shipyard
南通
Drill Ship, FPSO
熔盛重工
RSHI Offshore Engineering
南通
Drill Platform, Drill Ship, FPSO, LNG ship
太平洋造船集团
Sinopacific Shipbuilding
宁波,扬州
LNG ship
韩通重工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南通
FPSO
海油工程公司
CNOOC COOEC
天津、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
Petro China CPOE
青岛
Drill Platform, FPS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